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2016年以來,張家界天門山風景區的玻璃棧道成為越來越多景區關注的焦點。短短幾年,全國風景名勝區的懸索橋、棧道、平臺等玻璃工程就多達2000個。
那么,制作玻璃棧橋的程序是什么?答案是:沒有手續。許多施工隊根本沒有公路和市政工程施工資質。沒有行業標準,沒有驗收標準,沒有監理主體,這是整個行業的通病。
近年來,驚險工程已成為景區排水的金招牌,玻璃棧道似乎已成為一些景區的標準配時效振動儀來濟南九工機電置。透明的玻璃棧道掛在懸崖邊上,游客走在上面,仿佛置身于空中,令人興奮!
玩刺激是件小事,但確保安全是件大事。如果你知道,這些驚心動魄、激動人心的玻璃棧道,都是沒有行業標準、驗收標準和監督主體的三無產品,可能是建設在半路上的游擊隊,你真的害怕嗎?
玻璃棧橋中使用的玻璃鋼確實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新產品,但正如專家所說,這類工程大多是在野外施工,施工規模往往在4500米以上,橋梁也比較輕巧狹窄,就像一根在大風中擺動的繩子。在這個時候,玻璃鋼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不如傳統鋼板與木板的連接和山體的良好接收。
對于這樣一個危及生命的東西,建筑材料、設計和施工是否有標準?有定期檢查和安全管理的標準嗎?是否規定了玻璃棧橋的使用壽命?哪個部門負責日常監督?幾乎是空白。
石家莊鐵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云生:除了像張家界這樣按照高標準建設的超大景區外,其他很多景區都比較簡單。
政府對高海拔景區的專項監管,其主體是九龍不治水。市場監督局只負責營業執照。沒有應急管理局監管的玻璃板道路項目。自然資源局說,這條玻璃棧道是懸在懸崖邊上的,不在其管轄范圍之內。這樣,玻璃板路工程就成了監管的真空地帶。
現在,玻璃板路工程啟動才幾年,施工漏洞還沒有暴露出來,但我不知道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后會發生什么。
畢竟,它們都在半空中。一旦發生事故,就關系到很多游客的生活。